Back

救傷站蛇類怪癖大揭密 – 南蛇

南蛇是金門常見的無毒蛇類之一,臉上那雙佔比特別大的眼睛,讓牠們看起來格外可愛。南蛇屬於細長型,根據歷年的救傷紀錄,目前在金門體長以155公分為成年,能超過200公分的多為公南蛇。牠們愛吃老鼠等小型哺乳類,所以在民宅附近遇見牠的機率也相當高。
在救傷站的通報紀錄中,南蛇的出場率長年穩居第二名——第一名當然還是緬甸蟒,穩坐冠軍寶座多年,無蛇能撼。

多數南蛇進站時都很健康,不過也有的會因為各式各樣的理由受傷住院。牠們不像緬甸蟒那樣「專攻纏網」,而是五花八門:車禍、纏網、動物攻擊、人為攻擊、黏鼠板、不明原因創傷……樣樣都有,起伏很大。

當然,在跟南蛇們相處久了之後,也發現牠們有不少獨特的怪癖。既然緬甸蟒都有怪癖榜,那南蛇怎麼能沒有?
以下為《南蛇怪癖Top榜》,純屬救傷站觀察結果,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請謹慎觀看。

【怪癖Top1:高速搖尾巴】

南蛇跟緬甸蟒很像,也會用搖尾巴表達不滿。不過速度就快上很多,可以想像把汽車雨刷開到最快,大概就是那個速度。

【怪癖Top2:試圖暴衝+全身甩動】

南蛇的爆發力很好,所以牠們是最容易從蛇袋裡「飛」出來的蛇,雖然牠們只是很膽小想逃跑,但還是要十分小心,不然南蛇飛出去之後很難抓回來。而且南蛇一旦被抓住頭尾,就會用全身力氣大力甩動身體試圖逃脫,可因為體型相對緬甸蟒來說較小,我們比較需要擔心牠會不會一個不慎把自己甩骨折。

【怪癖Top3:在人身上打結】

南蛇在發現逃跑無望之後,就會開始在人手上打結。同樣因為體型不大的關係,牠這樣自己把自己固定住的行為反而方便我們控制牠。

【怪癖Top4:吐舌頭忘了收還歪一邊】

大部分的南蛇在我們測量的時候會把長長的舌信歪歪的掛在外面,掛在外面的舌頭還會時不時向外再吐一下,然後碰到地板或自己的眼睛,吐完蛇信也不收。讓人懷疑牠是忘了,還是單純不想收。

【怪癖Top5:住院時一定會第一時間衝進箱子】

由於膽子小,住院的南蛇們進入蛇箱後必定第一時間衝進我們放牠們的遮蔽紙箱中,整個過程非常絲滑流暢,似乎完全不需要時間觀察地形。非必要不會出來,所以牠們也很沒有存在感。

【怪癖Top6:斷尾】

這其實不算怪癖了,或許是南蛇尾巴特別細長的原因,斷尾對南蛇來說就像必經的成年禮一樣家常便飯,十隻南蛇裡七隻斷過尾。如果來了一隻大南蛇尾巴完整,我們都要驚呼「稀有種!」;如果是小小南蛇就斷尾,會忍不住替牠嘆口氣:「小小年紀,就經歷成年禮了。」

總的來說,南蛇雖然膽小又容易緊張,造成牠們一系列特別的行為。但這些看似奇怪的小習慣,反而讓牠們在一片蛇箱與藥水味之中,多了幾分獨特的可愛。

❤️定期定額,一起幫助野生動物:https://kwrca.neticrm.tw/civicrm/contribute/transact?reset=1&id=5

本會蛇類救傷經費由 @金門縣政府 支持 #金門 #野生動物 #南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