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蛇類最活躍的季節,協會接到的蛇類通報量也大幅增加,平均每天約有 5-6 例,其中以體型龐大的緬甸蟒最常見,因為牠們比其他蛇類更容易被民眾發現並通報。
大部分進站的蛇都是健康個體,只需要完成形質測量與晶片施打,就能平安回到野外。但並不是每一條蛇都能幸運進站──就在同一天,我們連續收到 3 起纏網通報(1 條南蛇、2 條緬甸蟒)。遺憾的是,其中 2 條已因受困過久而脫水死亡,僅有 1 條緬甸蟒幸運存活,雖有輕微割傷,但休養隔日即可野放。
這樣的纏網案例,其實在近年來屢屢發生,最常見的地點就是雞舍與農田周邊。
🐍 雞舍纏網
金門雞舍常見的防蛇設施,多是塑膠尼龍網或魚網等「軟網」。然而蛇一旦卡入其中,掙扎只會讓網線切割皮肉,造成嚴重傷害。
如果要真正防蛇,建議使用「硬質鐵網」搭建雞舍,並注意:
- 網高約 1.5 – 2 公尺
- 網目越小越好,材質不易彎折,避免蛇類利用網目間隙或自身重量壓彎鐵網向上攀爬
- 網底下埋 20 公分,避免蛇鑽洞
- 網頂向外彎成倒 U 型,阻擋蛇類越過頂端
- 清除周圍植被,防止蛇攀爬
相較之下,軟網不僅容易破洞,蛇甚至可能先經由破口鑽入雞舍捕食雞隻,再被卡住,最後造成「雞蛇兩敗俱傷」。
🐍 農田纏網
農田常用魚網作為防鳥網,防止作物受害。但魚網細密且不易察覺,韌性又強,蛇或其他小型野生動物一旦誤闖,幾乎無法掙脫。
像南蛇這種行動迅速、常出沒田間覓食的蛇種,便是高風險族群。一旦卡入網中,只能不斷掙扎,最後常因勒痕、擦傷,甚至脫水或窒息而死亡。
相較之下,在農田設置猛禽棲架是一種更友善且有效的替代方案。透過吸引猛禽停棲,能自然嚇阻小型鳥類,減少鳥害。如果仍需使用網具,則應依法向縣政府申請許可後再架設。
這些案例提醒我們:人類與野生動物的活動空間是高度重疊的。設施的選擇與管理方式,往往決定了是共存還是衝突。選擇更安全、更友善的方式,不僅保護了蛇與其他野生動物,也能減少農戶與飼主的損失。 本會蛇類救傷經費由 @金門縣政府 支持。
#金門 #野生動物 #南蛇 #緬甸蟒 #雞舍纏網 #農田纏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