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接到古崗湖民眾通報一隻南蛇遭犬隻攻擊,我們將牠從染血的蛇袋中取出,牠還有一息尚存,但身體前段四個深深的血洞及撕裂的鱗片與肌肉讓人不難想像牠的遭遇…
除了外傷以外,南蛇的呼吸急促,前段身體隨著呼吸變得異常鼓脹,並發出漏氣般的呼吸聲。爬蟲類重傷後的死亡都是漫長而痛苦的,由於對缺氧的耐受度很高,牠們即使受了嚴重的內傷,甚至心臟與身體分離都可能撐到幾天後各個器官衰竭才死亡。
獸醫看著牠無奈地搖了搖頭,以牠的傷勢,只有立刻對牠進行安樂死才是對牠最大的仁慈。南蛇被注入10倍劑量的鎮靜劑,卻一直沒有被麻倒,身體虛弱到無法翻回正面,只能養面朝上的艱難扭動,又等了很久,牠終於睡了,獸醫將藥劑注入牠的心臟給予牠解脫。
這不是我們第一次在野外救援因犬隻攻擊而重傷的野生動物,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南蛇的傷勢雖然特別觸目驚心,但實際上,在台灣被遊蕩犬攻擊的物種早已不計其數——台灣藍鵲、穿山甲、鼬獾、食蛇龜、山羌….在金門甚至是行動敏捷的水獺、體型巨大的緬甸蟒,也難逃一咬。這些動物的自然棲地與大量增加的遊蕩犬高度重疊,也使得牠們成為最常見的掠殺者之一。
多數人對流浪貓狗懷抱憐憫之情,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當犬隻成為失去管理與控制的「遊蕩動物」時,牠們所造成的生態壓力已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尤其在野外環境中,犬貓不僅會攻擊野生動物,也會傳播疾病。人類不負責任的善意,最終苦果由整個生態系承擔。
我們不該只把焦點放在「牠們也是生命」,而是必須進一步思考「如何同時照顧動物福利與自然保育,讓所有生命都能有各自的空間。」任由犬隻在野外自由繁殖、聚群、獵捕,只會讓更多像南蛇一樣的動物在痛苦中死去。
本會蛇類救傷經費由 金門縣政府 支持
